关爱老年人,守住养老“钱袋子”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09日

 

01 / 储户被误导存款变保险

 

刘老伯今年68岁,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当刘老伯在银行柜台向服务人员表达要转存的意愿后,服务人员却建议刘老伯改买保险,说保险收益率比存款更高。刘老伯对保险不懂,但却相信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便同意了改买保险的建议。

 

然而,当柜台服务人员在帮其办理手续时,却发现刘老伯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保险公司允许的投保年龄,眼看投保不成了,服务人员灵机一动,劝刘老伯为他12岁的小孙女投保,而刘老伯则作为受益人。于是乎,68岁的刘老伯便为12岁的孙女买了这份具有寿险性质的储蓄类保险。

 

过了一段时间,刘老伯的女儿知道了这件事,认为这个保险买得毫无理由且十分滑稽,收益情况也不像银行工作人员说的那样优厚,便要求退保。因为过了犹豫期,真要退保的话,就要面临10%以上的退保费用,不但收益享受不到,还要蒙受损失。

 

温馨提示:老人上了年纪,由于投保保费大幅上升,保险的保障功能对老年人来说意义不是很大。众所周知,保险的功能主要是保障作用,而作为一种储蓄理财,由于时间周期长,又有着过高的投保费用,若要提前支取还将面临高额的退保费用。对老年人而言,要通过购买保险来理财,往往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正因为该类案件投诉率高,保监会已有规定,禁止在银行储蓄柜台销售保险产品。

 

02 / 贪图高收益本金打水漂

 

这些年,媒体铺天盖地报道了不少老年人因为购买了一些所谓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被骗去大量钱财的例子。广州市越秀区法院审理了“泰源环保科技”借“高收益投资”从100多名受害者手中非法敛财1.5亿元的案件,受害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而在另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以生产电解水机、茶艺项目、收购农庄为名,用高息为诱饵敛财8000多万元。在公司完全停产、无资金运作的状况下欺骗老年人投资,导致700多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温馨提示:一个电话、一张宣传单或者是一条短信,也许就可以将老人辛苦积攒的“养老钱”骗个精光。面对骗子们层出不穷的骗术,作为子女,除了要提醒家里老人加强防范意识外,最好还要帮助老人合理规划一份养老保障方案。

 

对于老年人理财,切记以下几点:

 

盲目购买理财产品

老年人理财,首先要保证不亏本,其次是要追求便利性,急用钱时要能支取。所以,这就要求老年人买理财产品充分了解产品的信息,以安全性和便利性为原则,选择产品,只购买能够看得懂的产品。

 

盲目参与另类投资

很多老年人被忽悠,参加了一些另类投资讲座,或者一些机构借着赠送各种礼品的名头,再推销他们的产品。其实,另类投资门槛比较高,投资者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不然,一不小心就会中了骗子的圈套。

 

盲目相信理财顾问

理财顾问不能代客理财,一旦代客理财,也证明这个理财顾问有问题。一般理财顾问与客户互动,双方需要沟通交流,客户在规划中有最终的决策权,理财顾问必须得到客户的授权才能执行理财规划。客户要处于主导地位,不能被顾问牵着鼻子走,要防范不靠谱的理财顾问做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规划方案。

 

瞒着子女做投资

如果老人们有理财需求,又怕被骗子忽悠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求子女的帮助。尤其遇到不懂的理财产品,无法判断产品的风险收益时,不要盲目下手,可以让子女帮助你去了解理财产品的细节,听听他们的意见,再下手也不迟。

 

  [打印]  [关闭]